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 阳职新闻 > 语言文字工作

2023全国两会·语言文字声音(一)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4日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点击率:[] 次

2023年3月50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参会。他们肩负人民重托,在首都北京共商国家发展大计,畅谈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领域的热门话题。其中有不少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真知灼见。两会期间,我们将分期展示部分代表、委员对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推进全民阅读等工作的发言,与您共同聆听两会上的语言文字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
推动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建设

120多年来,已经发现将近16万片甲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是进行大数据应用技术处理的基础。但是这些数量巨大的甲骨文分别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科研机构、高校等至少174家机构,无法从“物理形式”中把甲骨重新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建议尽快启动甲骨文数字化工程, 在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建设甲骨文数字化平台。最大程度地保存甲骨及其承载文字的原始面貌,是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实现永续保存与传承的目标。以三维建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将为甲骨缀合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可以有效提高缀合的效率和成功率。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梅兵

完善中文字符集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

由于当前中文字符集建设的不足,作为传统文化基本载体的历史文献在数字化传播中存在话语障碍。古文字字符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古文字形体原貌来表达的,可以称为原形字,其作用是支持古文字在数字平台上以原貌呈现传播;另一类是用今日通用的楷体字来表达的,一般称为隶定字,其作用是以今天的通行楷字来转写古文字进行数字化传播。前一类古文字在目前的通用电脑字符集中没有收入;后一类也有相当大的比例处于盲区。字符集中古文字的缺位造成了最具历史厚度的中华文化资源的网络盲区,建议加强中文字符集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管理,实现中国标准的统一编码,增强中文字符集的国际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王灿龙

针对“文字失语”,年轻人要避免养成网络依赖

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客观上造成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大多是零散的、即时的,碎片化和电子化问题比较严重。长此以往,不利于个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也影响学习和工作。针对“文字失语”,年轻人要避免养成网络依赖,尤其对学生而言,最初的阅读和写作训练要全面系统、科学规范,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不能一开始就依赖互联网和手机等智能终端。家长和学校要切实负起责任,正确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和手机,而且有必要加以适当控制,互联网和手机占用的时间多了,系统性阅读和写作的时间就少了。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蒙曼
解决好“我要读书”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形成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更好地推动读书活动?首先要在心里解决“我要读书”的问题,再用最合适的方式读起来,在阅读中结交朋友,在阅读中带动他人。科学和技术越是发展和进步,就越要重视读书。因为读书不光能给你知识,还能帮你感受春花秋月,帮你判断善恶是非。从读书方式的选择上看,无论是“读”还是“听”,只要人与书建立起了联系,那就是读书。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既可以参加亲子阅读、专业阅读,也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主题读书活动,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中华民族具有耕读传家、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相信在每个人的参与和推动下,我们一定能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号“中国语言文字”

 


Baidu
sogou